帖文详情
avatar
@estherr@alive.bar

其实之前对自己的一些矛盾思想产生过质疑和怨恨。例如,我疑惑自己为什么即使接触到了女性主义,接触了需要破除男权社会对女性凝视的思想,还依旧摆脱不了对于自身身形和容貌的无尽焦虑。这几天看了一本书《服美役:美是如何奴役和消费女性的》,我似乎找到了困惑的答案。

这本书一上来就一阵见血的指出:「美是一种宗教」。每一个在男权社会下生存的女性,从小就多多少受到了该教义的影响,且在成长过程中还能自发性的去遵守、维护和相互监督,努力达到美的标准。这种行为也催生出了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即「自我客体化」。

父权制下对女性定义的「美」从各方面对女性的认知进行渗透。从随处可见的化妆品广告,到服装和模特走秀,再到现在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美照」。这种被潜移默化规范出的「美」正在以一种消费的形式,无孔不入的进入大众的生活。它们一直在不停宣扬和强调女性美的标准是肤白貌美、身形纤细、年轻等等。尤其是现在的各种社交媒体发照片,这种形式进一步加深和影响了自我客体化。

然而,书中说到,拥有女性主义意识并不能有效的避免自我客体化的发生。因为目前存在的各种女性主义分支,主要议题都很少谈及关于「美」这个话题。

书中说到,「女性主义确实有助于批判与美相关的文化压力,也有助于了解媒介如何操纵现实、引发对身体的不满,但它并没有改变女性对自己身体的看法」。这也就解释了开头我对自己的矛盾想法感觉到的困惑。

另一方面,花大量的时间去浏览网络上有关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图像,并对此进行批判,可能会总体提升女性主义者的女权意识,但侧面则会让我们对这种凝视下的女性形象感觉更敏感,从而导致我对「美」产生怀疑以及引发自卑。因此,拥有女权思维的人,总是容易陷入这种陷阱。「就算你学会了留意周围发生的事,当你站在镜子前的时候,仍然会觉得不对劲。」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nyancatflies@alive.bar

@estherr 身材焦虑不只是审美标准的问题,还与道德有关,其中一大常被忽略的来源是医疗。
“要么瘦要么死”最肆虐的地方其实是医生的诊室。这个“死”可以替换成任何和高体重相关的严重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而疾病在人类历史上常被社会与不道德相联系起来,尤其是致病机理不明确的疾病。故胖是不道德的,胖人的健康问题总是被归咎于体重,医学界系统性地用BMI卡健康标准,超过25就会被要求“减肥”。然而仔细看证据,correlation does not equal causation,至今没有一人能证明“肥胖”对健康有害。刻意减重的长期成功率也属现代医学所有疗法中最低。只要医学界仍然抱残守缺,不放弃以体重为中心的范式(weight-centred health paradigm),身材焦虑就不会停止。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old_Liu@m.cmx.im

@nyancatflies @estherr 啊?肥胖和三高\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疾病不是正相关的吗?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nyancatflies@alive.bar

@old_Liu 敲黑板:correlation does not equal causation (相关不等于因果)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old_Liu@m.cmx.im

@nyancatflies 首先,肥胖和一些疾病是有因果关系的。
退一步说,就算只是强相关,难道就不应该注意吗?
是,要反对身材焦虑,这个我也认可,尤其是那些瘦到不健康的审美标准当然要反对。可是认为身材和健康完全无关是不是走得太远了。
人当然有权自信且肥胖的活着,也不该被指责。但是这同时意味着健康风险要自己承担,发明健康与肥胖无关的话语简直是出于意识形态而害人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old_Liu@m.cmx.im

@nyancatflies 去年有个三十多岁的朋友因突发心血管疾病去世了,这当然和他长期肥胖三高(在服药)有关系。正是因为心痛,所以才更要反对这种“身材和健康无关”的扯淡政治正确话语,要更多的人引以为戒才行。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nyancatflies@alive.bar

@old_Liu 不懂胖人的live experience就不要乱推测。
无数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减肥,不仅鲜有人不经历反弹(少于1%的人能成功),而且所谓的减肥的健康功效是一处也没有。越减越肥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减肥的必然。关于这一点,我建议你读一下Intuitive Eating,了解一下减肥在生理层面上的影响,以及减肥对于身心健康的危害。

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成功率小于1%,而且其副作用大到可能致死,它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唯独减肥仍然“屹立不倒”。为什么?因为偏见。

一直以来,精神病学界不承认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会出现在BMI低于18的人群中,至今仍然如此。如果BMI高于18,患者会得到“非典型厌食症”的诊断。这个标准一直遭到批评:进食障碍应当以行为的异常为标准,而与BMI无关。由于BMI高出诊断标准而遭遇延迟诊断的患者不在少数,而厌食症乃为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理论上,“非典型”厌食症并无BMI上限,也就是说会有超过25时就出现症状的患者,而据患者的self-report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事实上,“非典型”厌食症的发病率要比“典型”厌食症高得多。但世界各地医生办公室里上演的却是医生几乎清一色地命令BMI>25的人减肥,并且庆祝体重降低。不得不令人警惕。

关于高体重和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之后到底是什么,目前证据最强的理论是社会经济水平,也就是阶级。“三高”是社会不平等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中,这个理论已经被验证了。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old_Liu@m.cmx.im

@nyancatflies
首先,为什么要揣测我不懂旁人的live experience呢(以及这里为什么忽然用英语呢)。我自己就是常年减肥(只是嘴上)的胖子。
其次,减肥的健康功效一处也没有?如果说有人把肥胖和不健康绑定是过于武断了,您一边反对这样的论断一边得出这样武断的结论,不觉得好笑吗……老实说看到这里我已经不想跟你沟通了,为了赢为了证明你自己的观点已经什么话都说的出来了是吧
“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成功率小于1%,而且其副作用大到可能致死,它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唯独减肥仍然“屹立不倒”。”——已经不知道这是在呓语什么了,减肥对于某些疾病的影响程度小于1%?致死率超过1%?就……随便你怎么坚持吧。
对肥胖者的偏见是有,精神病学界和生理医疗领域也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您是哪里来的勇气能一口咬定肥胖对健康完全没影响的……反对一个东西的霸权话语不等于完全否定一个东西,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我也敲一敲黑板)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nyancatflies@alive.bar

@old_Liu “减肥对于某些疾病的影响程度小于1%” 我说的是长期保持体重降低不会反弹的人小于1%。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减肥的目的是“防病”,那么你应该想一想你想达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健康”,那你的目标应该是达成某种生活习惯,而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
“非典型”厌食症的发病率高达5-12%。所谓“减重手术”的并发症几率更高,换成别的手术这么高的概率都是不可接受的。

我建议你去查一下历史,包括2013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成员投票认定BMI>30为疾病,与之前AMA科学委员会的意见完全相反。AMA专家认定胖不是疾病的理由是:BMI应用于个体的准确性存疑;肥胖疾病化会导致过度医疗,而不是鼓励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根本就不是投票投出来的,要靠实践获得证据。结果就是这一个投票,导致减肥这一本来属于时尚美容领域的行为医疗化,尽管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是有益的。
www.theverge.com/20...

查看详情

The Verge

In controversial vot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es obesity 'a disease'

The Verge is about technology and how it makes us feel. Founded in 2011, we offer our audience everything from breaking news to reviews to award-winning features and investigations, on our site, in video, and in podcasts.

0
0
0
@nyancatflies@alive.bar
0/47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