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borg(心性淬鍊版)

豸borg(心性淬鍊版)

加入于 · 2024-06-11 12:41:23
avatar
@chaossea@o3o.ca

「海带苗,吃起来有美妙的恋童感,不要买成了成年海带。」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大家一起来做「正念」吧!很简单,比数学题简单,看书练习几天就会了。

分享几个要点:
(1)正念是从内心出发的,找到自我与外部事物(社会、事件、人)的位置,令人感到舒适的地方。
(2)有个补强,觉察了要不要干预,输出正念?我的答案是不。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太好了,不需要我去做义工了,不需要我违背心咨伦理。(压力减轻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探索内心容易变得疲惫,掉理智,趋于崩溃。

当事实近乎成为克系小说的隐喻...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看视频极大损耗我的精神,它强迫我无时无刻保持注意力,而书本可以允许我走神思考。

我真的不想看视频。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ablobhologram:

感觉到CBT可以收费便宜一些,它的部分工作可以由ChatGPT承担。因为是强目标,可以纯线上,并低至50r/H。

精神分析应该加钱,因为它强调「灵感」。

(我没有要做。)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意识到我只解决了情绪问题,更深层次的没有改变。

当我被放到公共的评价体系之中,将持续感受到无力,我只能活在真空之中。

更别说我不够真诚,也意识到自己不真诚(罪加一等),必须要假装一本正经。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直到近现代,食物中毒都是最常见的一种死亡原因。

我最近看了一个科普视频,放在冰箱中冰冻的发酵食品,让人食物中毒,并因为器官衰竭去世。

如果冷冻前没有杀菌,冷冻物中本身就存在大量微生物,因为冷冻无法有足够能力杀死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奇异变化。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如今遇到一个存在问题:我感觉我感觉自身一点也不重要,非常渺小,所以我丝毫不关心其它人,于是产生了隔离。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最近正好听心咨主播聊了,我也想要尝试回答一下,什么是「心咨的人本主义」?

(1)人本主义不是「物质决定论」,尽管需要承认人类应该有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但要求改变客观条件就进入社会运动和政治范畴了。人本主义强调在优先条件下,从内在实现自我。

(2)人本主义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2A)不是「环境人类中心主义」,即物质不应该只是为人类服务,应该是人类和环境取得平衡;
(2B)不是「反技术伦理」,因为人格是整体的,外部事物总是人类活动的心理投射,不存在孤立的机器。

(3)人本主义不是「人道主义」,浮空地关注社会中抽象的人,而是关心到具体有名有姓的人,尤其也关注自我(自爱)。

(4)人本主义关注自我和个人,不是「掌控世界」或「要求世界为我服务」,而是「体验世界」以及「与世界建立连接」。

(5)人本主义强调平衡与辩证转化,自由与责任,限制与探索。

(6)人本主义强调「正念」,尤其是正念的使用辩证。

(7)人本主义强调「开放性」。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在读侯氏达那个什么...科普读物。他是从语言学和逻辑学切入的,与之对比,认知学派的一些内容(可能我看得是二手转述的)显得「架空」。

按照心咨常见操作,底层如语言文化层面的认知方式,也应该可以被整合,并进行「概念工具化」?

对于老中人来说,许多问题必须要站在自身文化外面,感受异域文化,才能看清楚——不必是欧美的,伊斯兰也行。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虽然我因为「文化资本」不够而完全不算吧,但是有相同爱好,感受到了「知识小资产阶级」的困境。

收集抽象的知识就像收集系列连缀的手办一样容易成瘾,勉强在自己的领域不会感到困惑罢了,实际上产生了更多问题,社会习俗往往不与时代知识同步,知识令人孤立于社会,在特定小团体之外寸步难行,抑或,要承受分裂的代价。浮士德般渴求知识是理性时代的余光,但正如尼采所预言的,本能的激情占据了主导,财富是精致地雕花自我,所必不可缺的。

(我感觉我每次发言都有盲人摸象的感觉,我总感觉缺了什么,不够完整......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吴茱萸(号茶辣子),毕麻子,花椒,叶苎麻,解骨木,博荷,月忍冬

(学到了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满心以为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一旦努力碰壁,我突然意识到,我只是「喜欢做」某些事情,而并不知道我此刻「应该做」什么。

🤖SMART原则,确保你的目标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

说实话,太多计划会将动机外移,削弱了探索感,消解了内部采取行动的欲望,将「漫不经心有创造力自然而然完成的活动」变成「必须要cover不然就将遭受损失惩罚的任务」。很难把握好这个尺度。

你说的(保持灵活性、内在动机、平衡结构与自由、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找到内在驱动力)这些方法,可行性都太弱了,人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做到什么。我倾向于只计划记忆性任务,允许任务「自组织」,这在应对创造性工作的时候特别管用,这种自组织结构依赖于特定系统概念,如「常青笔记」。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不了解拉康,反正我关注的心咨主流业内没有他,国内民哲才有。

除了一个姐姐,我在公众号上看到,她以拉康考了二级证,并有几次执业,但直到23年,她的双相病情继续恶化,持续割手。

似乎文学批评也不是主流,文学批评更多使用弗洛伊德和荣格。

偶尔会读到社会文化批评里应该有他,和阿甘本之类的人一起。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在22年到24年当下,发了3至5条动态(总和少于800字),没有时代明确地批评日本反精神科历史,暗中将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投射到21世纪20年代,以至于让网友容易误解日本现代精神科很烂。

可能的误解(错误内容):
专家冷感、充斥无聊说明和安慰、很少专业的药疗或话疗、患者秘密主义极度焦虑。

我深感到抱歉,但是我已经找不到了,删不掉。

实际上,我并不了解日本精神科发展情况。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牛腩、土豆、大葱、酱油,村姑落泪 :ablobmeltsoblove: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这部作品平庸到人畜无伤。」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当我老了,躺在病床上,我将会这样回想起我的这一生:少年双相,青年焦虑,中年危机,老年抑郁。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好像有这样一种说法:

很多人会喜欢,「不自知」而「忘我」的人。

我会更喜欢,能「自我觉察/元认知」到,到在做什么的人,这样的人保持开放,并不是通过拒绝来规避冲突。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心咨学习职业病:平时聊天,总是迫使朋友去反思,将话题逼向特别沉重的角落。自省和职业没有边界感。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发现我过了几个月,学到的知识整合了,它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虽然只读过一遍,我之前以为我懂了,但之后慢慢地有不同理解,理解持续地变化,仿佛植物一般生长成网络,扎根进认知之中。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工作、上升、进化,是19世纪至现代以来的伦理需求。

尽管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答案,但在未来,工作被剥夺了,人生的意义将变成,有缺陷的人互相需求和满足。

#偶然澄明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在通俗版中:

梵高是湖南以南的南方中国人/荷兰人,因为画画发疯了自杀/身为艺术家没有钱饿死。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术语挪用:文化重构,侧重于添加修改内容。

命名:随着流行心理学泛滥,有一种现象姑且命名为「流行化重构」。

原因:可能是出于公众传播,或有些过于急切地试图将心理基础研究应用化。

不理解何为科学心理学边界,支持流行心理学的爱好者们,会将一项「相关数据」,扩展为一整套「完整理论」。

例子:比如著名的「达克效应」,研究本身只是揭示了这样一个相关系数。我用分段函数来简化表示一下:
(0)技能=X,自信心=Y。X持续平稳增加。
(1)Y快速增加,且远远高于X。
(2)Y快速减少,且稍微低于X。(但是没有跌落谷底)
(3)Y和X趋于重合。(反映了真实技能)
⚠️记忆可能出错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在混乱散漫的学习中,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现象观察生活,之后想一个很帅的四字词,暂时命名这个现象。帅意味着语言足够「陌生化」。等学到了专业术语,再用术语的词替换掉。

如,以上就可以被称作「姑且命名」。

这也是一种以术语压缩逻辑概念的记忆术。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关注了一个心咨公众号,它侧重于「聚合行业信息」,功能侧重「职业规划和变现讨论」,完全不分享「心咨知识」——懂心咨的人好像根本不会做公众号。

由此我发现,自己对于「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情况」一点也不了解,但是经常自以为懂了,还去给人科普——达克效应(被辟谣?)。

不过在我看来,行业信息算是行业政治,我根本不打算从事这行,因此有些抵触去理解它。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画画难懂,可能是因为,除了写生,画画基本就是在画同人。

从圣经同人一直画到迷宫饭同人,有画作的同人、画手风格的同人、概念的同人,同人套娃,没看过全部的原作根本就不懂,只能看颜色看个乐儿。

小说读不懂,可以直接骂对方「毫无故事性」。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开场社交白

刻板印象中的伦敦人「今天天气怎么样?」

上海人「你这个衣服好好看,什么牌子?」(?不确定)

深圳人「你最近在做什么项目?」(标答:我不是在奶茶店做,攒了一些钱嘛,之后买了一辆小推车,白天上班,晚上出去卖热卤。

闽南人「来来,喝茶。我这个茶呀是...」

#花园漫步

查看详情
0
0
0
avatar
@chaossea@o3o.ca

我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因为厌恶「视觉排版」所以启用「文字排版」,为了方便自己能重新阅读和整理笔记,经常会发明一些【毫无用处】的「方法」 :ablobdrool: ,分享两个:

原因:据我估算,许多人大部分笔记「重开率」小于20%,改进后笔记「重开率」可以增加到70%+。

为什么要提升笔记重开率?可以A维持笔记更新,B累计笔记红利,C强化永久记忆。

(1)清单体

通过预设的有序序列结构,将一切清晰表达出来。

如果有MD,建议1~4层嵌套。如果没有MD,也只能1~2层嵌套。

嵌套太多会导致混乱。
分段可以+1嵌套。

(2)万物皆表格

理想状况:保持MD式【易编辑】的结构,通过【阅读方法】设计和引导,直觉地实现【复杂表达】。

发明了3种多维表格,只需要MD就能运作。

废弃原因:学习成本太高了。

#viola

查看详情
0
0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