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清零”:民间吁反思 官媒唱赞歌

2022-12-17 星期六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月初,中国政府推出疫情防控“新十条”,为实施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画上了句号。自此防疫政策大转向,大步迈向放开。这一突兀的转变让不少中国人感到震动。回首过去三年的政策落差和官方宣传的自相矛盾,也让网民感慨万千。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网民总结的“疫情简史”:“1禁止造谣(2019.12.8-2020.1.2),2“可防可控”,(2020.1.2—2020.1.19), 3剧毒无比(2020.1.19—2022.12.7)4小事一桩(2022.12.7—)”。“12月7日之前,只有新冠是病,其他都不是病;12月7日之后,其他病都是病,只有新冠不是病,可以在家自愈。”

闹剧收场

网名“半痴子”的微信用户发文,更是称三年的“清零”防疫是“一场无厘头闹剧”,人们却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者认为,应该算一算“生命帐、经济账、科学帐、法治账、政治账、良心帐”这几笔账。

“一场无厘头闹剧,居然能够调动全部社会资源,令自上而下的各级官员为之身心疲惫、一筹莫展,眼见得荒唐透顶,却还要顶礼膜拜,使尽全力配合表演,而无一人敢于发杂声、提异议、走正步,必然是我们的机制体制出了大问题。”作者认为现在应该做的是记录事实、收集数据、追究法律责任及赔偿受害者。

为防疫,中国民众付出了惨重代价

为防疫,中国民众付出了惨重代价

艺术史学者、前政协委员李公明在微信上发文,以广州为例,呼唤“后疫情时代10大社会伤痕亟待抚平”。他写道:“现在说新冠病毒几乎没有后遗症,但是过度防控、层层加码带来的社会后遗症却无疑是非常严重”。他也呼吁当局“承认错误、向逝者致哀、向国民道歉,然后是依法问责、国家赔偿”。以上两篇文章在微信上都已被删除。

《纽约时报》指出,疫情下的三年生活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集体的、难以治愈的深深创伤”。“被悲伤、焦虑和抑郁笼罩着的人民想对国家出了什么问题算一个总帐。一些人现在甚至近乎异想天开地认为,政府应该承认严厉的清零政策是个严重的错误,并应该为政策造成的伤害道歉。”

谁在作选择?

《环球时报》前主编胡锡进则在微博发文,指责那些“宣扬秋后算账,否定三年防控成就、称之为‘人祸’的人”过于“偏激”。他解释道:“过去的办法代价太大,行不通了,而病毒的致病力又下降了,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选择了放开封控”,并称这既是科学的公共卫生决定,也是国家的政治决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集体愿望和选择”。

但不少网络讨论参与者不认同这种说法。微信公众号“人间三角”认为“现在这个不叫放开的放开,却不是我们选择的” 。因为中国的民众和公民社会并没有选择的可能,而停止清零,也是因为经济和民生无法支撑。“没人选择放开,是放开选择的我们”。

  • 做核酸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中国宣布新十条

    2022年12月7日午后,当许多市民正和往日一样排队做核酸之时,中国官方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新十条。除了没有再提"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外,有关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不再查跨地区流动人员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等规定也显示,中国告别了长期坚持的清零政策,开始通过放松防疫措施逐步将社会导向经由感染奥米克戎病毒实现“群体免疫”的道路。

  • 孙春兰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二十条不是”躺平“。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优化防疫二十条无法落实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1月11日,中国的”清零沙皇“、副总理孙春兰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上强调,中国日前出台的二十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要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由于所谓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部分内容与“动态清零”总方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地在防疫中“层层加码”的问题仍然无法真正得到解决。

  • 乌鲁木齐大火造成10人死亡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乌鲁木齐火灾引发民众对清零政策更大的怒火

    11月24日,在部分居民被封控已长达100多天的乌鲁木齐,一栋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严格防疫措施导致被封在楼里的民众无法逃走、消防人员也长时间不能越过障碍救火。官方称,火灾造成包括儿童、老人在内的10人罹难。该事件最终成为各地爆发反清零、反封控、反政府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很长时间以来,清零政策导致的层出不穷的防疫乱象已经引起民众广泛不满。对许多人来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隔离、歧视、封控以及一些防疫人员对权力的滥用。

  • China | Proteste gegen Chinas Null-Covid-Politik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公民觉醒的“白纸革命”

    乌鲁木齐大火在数十所大学和多个省市引发学生和民众的群聚抗议。反封控、反核酸、反清零成为其主要诉求。上海市民11月26日晚间涌入当地的乌鲁木齐中路,高呼“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各地的抗议活动中,许多人高举白纸,抗议中国政府打压言论自由。随着清零政策导致经济滑坡,民生艰难、失业人口猛增、类似文革的场景重现,民众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最突出的事件是中共二十大前夕、2022年10月13日发生的北京市四通桥抗议行动。名叫彭立发的抗议者打出了“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的横幅。

  • 郑州富士康工人逃离工厂返乡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官方宣传导致民众恐惧、工人逃亡

    尽管对新冠的研究和海外抗疫的经验已经证明一年多来占主导的奥米克戎毒株致病力低,死亡率已低于流感,中国官方仍坚持在抗疫之初取得较好效果、习近平亲自决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目的之一是想显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正确性。 为此,中国官方仍大力宣传奥米克戎的危害,将海外放松疫情管控称为”躺平“。由于缺乏真实信息,当有20多万员工的郑州富士康发生疫情后,上万工人为防感染以及不满隔离条件而逃出厂区返乡,令工厂生产面临巨大危机,iPhone减产。后来招入的员工又因待遇问题暴动,遭到当局镇压。

  • 上海大白封小区,阻止居民外出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大白”权力小了

    中国抗疫初期,身着白色连体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被称为“最美逆行者”。随着地方组织的落实封控的人员以及警察也穿上这样的防护服进行核酸检测、消杀、监控、转运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大白”成为这些人的代名词。有关“大白”使用暴力的负面报道和投诉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将他们称为“白卫兵”。新十条中有关感染者和密接人员可以居家隔离,不再一律强制隔离,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不得采取各种形式临时封控等条款受到民众普遍欢迎,反衬了”动态清零”的不得人心。

  • 悼念李文亮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网民涌入李文亮微博悼念

    新十条公布后,一些网民到武汉医生李文亮的微博账号下向他报告这个好消息。李文亮在中国疫情初期最早拉响警报、却遭到“训诫”,被称为疫情吹哨者。他染疫身亡后,民众自发悼念他,表达悲愤。微博用户在他的账号下写道,“凜冬已过,你看到了”,“医生,我们挺过来了,我们就要自由了”。

  • 北京各地区安铁栅栏防止居民外出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

    新十条一旦真正落实,图中北京某地的这一场景也许不会再次出现。新规公布后,旅游平台上的机票、火车票搜索量激增。许多民众期待能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由于奥米克戎传染性极高,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很快将出现感染潮。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的防疫主要放在“清零”上,疫苗接种停滞不前,现80岁以上老年人中,仅有40%的人接种了三针疫苗,因此,保护老年群体,“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迫在眉睫。这也是放弃清零政策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China | Wirtschaft und Handel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德国经济界对中国放松防疫表示欢迎

    尽管今年3月上海出现疫情时,就有专家主张“与病毒共存”,但高层仍然决定封城“清零”。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不仅给民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令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作为中国经济支柱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压力。近几个月各地不断封控加剧了外贸下行的趋势。德国工商会表示,因中国的封控政策等原因,超过三分之一德国在华企业计划在中国之外的地方扩大生产,增加多样化。对于中国现出台放松防疫的新政策,德国经济界大多感到松了一口气。

  • 世界杯上球迷欢呼

    经济压力和民众抗争下,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动态清零”结束点燃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为了替新冠政策转弯做铺垫,中国近日让专家出面宣传奥米克戎致病力低,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等等,但部分民众仍对放松防疫的步伐是否一下子走得太大有所担忧。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批准西方疫苗供民众施打,同时强调国产疫苗也对防止重症和死亡具有很好的保护力。新政策公布后,中国很多民众从先前的囤食品转为囤药物,准备迎接感染潮的到来。有专家称,最终90%的人将感染奥米克戎,但达到群体免疫需要多长时间,尚无专家出面预测。不过,世界杯观众席上人们不戴口罩尽情欢呼的电视画面已经让中国民众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微信公众号“往事陈列馆”也认为,“之所以会放开,原因是防不住了,不是因为‘躺匪’或者谁的鼓吹。”作者引用数据指出,疫情并非在放开之后反弹,而是在8月底就开始上升,到11月下旬,日增感染连续多日超过3万。清零已无可能,“新十条不过是承认现实而已”。

“丧事喜办”

不过,中国官方仍在试图抗疫成功的叙事。党报《人民日报》周四(12月15日)发表署名“任仲平”的长篇评论,宣扬三年抗疫的成就。尽管许多中国城市目前疫情汹涌,市面凋敝,民众惴惴不安,作者却书写“神州大地正升腾着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

评论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从20条到新10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

这样的表述引来了网民的嘲讽,有人称之为“打肿脸充胖子”、“丧事喜办”。《纽约时报》认为这篇评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政府将坚持宣传自己获得胜利的信息。它想让公众接受这种叙事,忘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接受现实。”

 

(综合报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