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打响跨省招工“第一枪” 结构性用工短缺依然明显

2023-02-03 星期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河南信阳的陈诚远终于在中专毕业大半年后找到了工作。

“去年就业形势不好,很多工厂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自己就一直待业。不过听说今年很多企业又重开了生产线,开年比较缺人,老家这边也来了很多企业,我这边也找到一家苏州的汽车零件厂,说是希望我们尽快到岗,把生产速度提上去。”陈诚远2月1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说,自己正在乘坐“点对点”专车从河南直达江苏。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和企业相继出海“抢订单”归来,新年伊始,很多企业就在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也随之高涨,而此前受疫情影响暂停了三年的“春风行动”线下招聘会也在今年重启,去年早早返乡的劳动者也在今年忙着求职应聘,劳动力市场正呈现加速回暖的态势。

为了保障节后生产稳定,全国多地已经在大力招工、抢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江苏、浙江、广东的多个沿海大省在春节前后打响跨省招工“第一枪”,在抢工大潮中新招频出,如跨省招工、包机包车接工、专场招聘会定向招工等,全方位巩固地方经济恢复基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制造业之外,服务业用工需求反弹相对强劲,从今年春节假期消费市场表现看,此前受抑制的零售、交通、餐饮、旅游等线下接触类服务业的增长超预期,势必会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用工需求。

经济企稳带动劳动力市场回暖

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用工需求也越发旺盛。

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的多地工厂从大年初五就开始陆续复工复产,其中在顺德生产压缩机和电机的两个工厂约一万人规模,在大年初七就已全面复工。美的工业技术负责工厂招聘的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招聘中心在开工首日就达成百人入职,并立即投入到了赶订单、保交付的工作之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54.4%,高于上月3.1、12.8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两个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也分别比上月提高2.9个和3.8个百分点,表明各类企业用工景气度均有所上升。

周茂华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后,各地经济复苏活跃,而且前期企业出海“抢订单”归来,使得订单增长速度快于生产恢复速度,制造业企业后续的产能和用工需求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多地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出台稳经济专项措施,企业的经营信心和劳务市场的热度也随之提升。特别是随着新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落地,用工需求还将继续拉升。国家统计局近期的工业企业景气问卷调查也显示,2023年一季度用工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投资预期指数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目前,已有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在内的多个沿海大省开启了“抢人”模式,各地政府部门人员带队陆续赶赴河南、云南、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宣介企业岗位信息,讲解招工引工政策,确保回乡人员及时返岗,全方位助力企业实现“开门红”。

比如,苏州各级人社部门早在春节前后就组织“点对点”包机包车接人,首批预计从全国17个省份接回2.16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福州从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计划组织20余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5000余个,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甘肃和宁夏6省份的10个地市(州)展开劳务对接。杭州也在新年开工首日就组织20余家杭企奔赴湖南湘西开展招聘活动,共吸引1100人次前来求职应聘,初步达成意向416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今年多地“新春第一会”的重点工作,而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一直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沿海省份提早谋划、抢先发力,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了更精准就业服务重要保障。对于企业和外出务工劳动者来说,政府出面为当地优质企业招工,也有利于树立劳动者对企业的信心,增强了就业稳定性。

结构性用工短缺依然明显

在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看来,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当下的招工热潮正和前期的就业难形成对冲,就业局势将保持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尤其是制造业普遍面临“两头重”结构性缺工问题,即科技型及技能型人才以及熟练普工较为缺乏,高技能人才尤为紧缺。

身为中型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刘远则感触尤为明显。“有时候一次招聘会只能接到十多份意向简历,而且劳动力年龄层次偏高,人才市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人,很多大专院校的年轻人在毕业前一两年就被企业签约了。”刘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更新了自动化设备,更需要有文化又懂技术的年轻员工,但年轻人就业要求也更高,对工资、保险、福利、休假、行业、城市等都有较高的心理预期。

人社部在春节之前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与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缺工较为突出,“汽车生产线操作工”排行前十;快递物流行业用人需求明显增加,“快件处理员”“装卸搬运工”“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职业缺工程度加大。

“节前节后也是换工作的高潮,最近每天新入职的技术员工大概都有五十个以上,虽然看着很热闹,但很多人还会因为实际技能不匹配、薪资待遇不满意、工作地离家太远等等原因离职,这样也会对企业的稳定生产造成影响。”一位江苏汽车塑模厂的总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为了留住新员工,公司还专门增加了新人奖励补贴,三个月试用期满就可领取数千元。

朱明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东部地区制造业布局密集,各省都处在稳经济的关键期,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工,不能盲目抢人,否则单个企业的结构性缺工可能会引发产业链供应链连锁反应,不仅耽误订单交付,也会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严峻挑战。而且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省份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也在保持较快增长,更多就业岗位、更小收入差距让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愿意留在家乡就业。

这一情况也反映在了宏观数据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全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增长1.1%。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而外出农民工仅增长0.1%。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解决当前就业的问题的主要支撑力量,但在人才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在解决结构性缺工问题时议价能力偏低,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要正视未来人口红利不断减弱的现实,要摆脱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孙文凯建议,企业一方面着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企业利润率,提升员工待遇,另一方面要提早布局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机器换人,减少对低门槛劳动力的依赖。有关部门也要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搭建精准高效的用工供需对接平台,做好劳动力及用工企业对接,各地也应当优化更多的配套惠民举措,推动社会保障兜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外来劳动力的“后顾之忧”。

多地重启线下招聘会

为进一步推动劳动力市场复苏,此前受疫情影响暂停了三年的“春风行动”线下招聘会也已正式重启,该行动由人社部会同工信部、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推出,主要是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符合认定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帮扶,今年预计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近日公开表示,今年1—3月份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将高频次举办分行业、分领域的专场招聘活动,开设线上招聘专区,全面启动线下招聘会,通过集中帮扶,力争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目前各省均已公布招聘场次、项目推介等计划安排。

“实际上,受疫情和春节等因素的影响,去年末以来,上海部分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在1月29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1月上海就提前启动了2023年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人社部门已累计举办各类线下线上招聘活动16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与中西部省份特别是对口援助地区开展60余场劳务对接活动、服务来沪务工人员2.4万余人,为2800余户重点企业解决了缺工问题。2月份还将举办202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线下招聘会,预计有1000家企业参与、提供超过1万个岗位。

此外,北京、浙江、江西、四川、重庆、甘肃等地也均在近期举行了首场线下招聘会,并公布了接下来的招聘活动安排,各地均预计将举办上千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截至1月31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000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40万人。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近日也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部署2023年就业工作,明确今年将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继续实施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推动财政、货币政策支持稳就业。调整优化即将到期的阶段性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突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支持。

马亮建议,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构建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密切跟踪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等领域人才供需结构变化,并随之优化调整高校和职业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另外要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现有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再教育,继续开展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特色培训活动,不断完善政府、企业及劳动者个人三方共同投入的培训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近日印发《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并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提到,“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是专门针对使用国家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提出的管理要求,旨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就业增收的作用,动员引导更多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发放劳务报酬。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