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我们也关注的日本第七波新冠疫情

2022-08-05 星期五

1

明天就要解放了(出现症状第10天,完全恢复超过3天),今天竟然福有双至、惊喜临门——虽说人间好事总是来迟半步,但站在面前时的幸福感依然有潜力直接淹没到下巴周围,差点猛呛自己一口——




哇!如此一大堆食材!就算不吃(其实有很多不喜欢吃,还有很多是因为不健康很爱吃。。。),抱在怀里看看摸摸也会一个人咯咯笑出声来。

这是东京市政府免费配送到每一位提出申请的新冠阳性居民家中的物资。在前几日新发阳性最高潮期间据说申请到配送需要好几天时间,但到了我这里,下午在线提交申请之后第二天物资就送到了。并且无论你如何评价物资本身,好吃与否、健康与否、廉价与否,至少在一个细节上是显然做得相当周到的,那就是食材多样性,包括口味多样性、形态多样性(譬如碳水主食品种还细分为白米饭、白粥、细面、乌冬等等)和预算之内营养搭配的多样性。可以看出来这里的物资发放试图解决的不止是自我隔离居家期间生存的确保,还有对生活品质的尽力支持与抚慰。因为你会看出显然有很多品种混在当中是用来提升隔离期间幸福感的,譬如立顿红茶、奶油爆米花、超浓乳酸菌饮料可尔必思、巧克力棒、各类果冻、水果罐头等等。是的,吃了之后的确可能因胖而飘、飞屋环游,但不要忘记人间走一圈的终极成就并非死后对阎王夸耀自己这辈子吃得100%健康而是活得还算足够尽兴。。。

其实我并不缺物资。UberEats也随时可用,可是我想这是我的权利,don't use white don't use,我要用!最关键是从此我就可以对周围boast说:我也是领过物资的人了!于是就来了这么一堆(现在担心的是三分之一可能最终吃不完一直会放到长出香菇)。。。

不少读者好奇于日本现在的新冠疫情情况。这方面我还是能get到一个默契的:大家其实并非真的在意日本疫情自身,因为日本毕竟是外国,外宾终究是客串、不可能而是希望从日本这样的周边国家疫情变化乃至公众心理变迁预测未来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将会如何与新冠一起走下去。日本的第七波新冠疫情,很值得我们也予以关注。

之前的文章提到过,日本的思路虽然无法揣摩具体细节,但大方向上其实是明晰的、能以逻辑推演的。那就是基于目前全社会高危人群(65岁及以上高龄人群)的免疫获得程度(疫苗为主),认为是时候真正打伞走进不可能结束的新冠雨季了。

↑65岁及以上新冠高危人群的mRNA疫苗接种率在7月27日时间点位上超过了90.3%。这是一个重要的硬指标。

顺着这个思路去看,就有了日本这一波感染(也就是第七波)何以会有这么高的感染人数(创纪录的一周逼近140万,已经连续两周全球最高),但同时政府却很显然不愿意再发动曾经那样的紧急事态宣言的合理解释了。因为一旦发动,那么虽然短期内疫情曲线可能又被压下去,但另一头将会不可避免地翘起来:经济民生的伤害、全民去immunological naivety进程也就是让公众免疫系统变得更加适应新冠病毒的进程会遭遇阻滞。同时,就算booster一针又一针地接种下去,且就算短时内保护效力能够恢复甚至略有进一步提升,但是时间稍过(3个月到半年)就会显著降低已经是学界公认的趋势。同时就算今秋针对Omicron的mRNA疫苗问世,病毒的变异也断不可能因此停步,不久之后保护效力再度大幅下降将是极大概率。如此背景下,一直等待下去会是没有尽头的纠结,因为永远不存在一个万全的、零风险的走进雨季的完美时间节点。

那么步入雨季的实际成绩走得如何呢?简单来看一下。

首先看一下医疗资源压迫情况。以总体感染扩散情况最严重的东京为例。目前东京处于5级分级正中间的Level 2,『需要警惕』,即需要分阶段增加必要病床数以应对医疗需求,总体还算可控,到目前为止比上一次的第六波稳健多了,第六波之际东京的病床占用可是超过100%的。


虽说如此,日本媒体的追责是不依不饶的:局部地区病床匀不出来、救护车调拨不出来,以至于医院间不得不相互拼命联系调配资源、患者涌向发热门诊但医生绝对人数不够得不到及时诊疗导致病人破口大骂的紧张场面时有报道。我非常认同媒体这样偏向批判和担忧、密集质疑的调性,因为日本政府唯有在这样的氛围下才有可能被逼着行动起来、改善起来。但另一方面,若细心作纵向比对,会发现比起之前2021年夏天奥运会刚结束之际的第五波已经大为改观,第五波的时候发生过好几起新冠发展到重症、危重症都无法就医结果病死在家里的案例,作为现代社会相当反伦理。这个问题在一年之后的现在算是得到了托底,真正病情急转直下时还是有渠道能够联系上并获得优先救助。我在视频问诊中,医生反复对我强调说『万一病情急转直下的时候千万记得拨打这个电话,一人不落下会给到及时救治的,这方面可以放心,但千万别不好意思电话!』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印象,同时也给到了我遐想空间:卧槽,难道真还有人病情加重时还不好意思给政府打电话的?这是我的权利啊,如果是我的话早就噼里啪啦打爆了,哪会有半秒钟的犹豫!

其次,看一下新冠在日本造成的死亡。

在2021年底到今年4月末的日本第六波疫情里,总体致死率是0.098%,即0.1%不到一些。这已经是流感程度,并且这还是基于CFR统计的数据,若以一般季节性流感基于IFR的估算,那么数字应该还会向下走不少。而现在第七波的预估致死率基本值是0.081%左右,比第六波更低。道理很容理解,因为第七波时高危人群第三针接种率远高于第二波,容易死亡的关键人群得到了更妥善的保护。


我们再来看看第六波(基于石川、茨城和广岛三县的数据统计)之际,总体致死率(CFR)一直到50-60岁之间都只有0.03%(万分之三),日本的确没有理由在这一次的第七波不尝试与新冠共存而去发动紧急事态宣言,估计民意也不会同意。

↑统计到7月26日为止60岁以上高龄人群占感染人数仅13.2%,在日本这样的高龄化社会说明老年人被保护得还算好。

因此,就自然有了目前这样的对应。但日本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以及随时可能从钢丝绳上跌落的风险。除了上文提过的医疗资源压迫、医护人员24小时X7天满负荷运作,以至于稍有不慎一掉链子就可能导致应该得到救治的(无论什么疾病)被抛弃的高龄社会最恐惧的伦理悲剧之外,还有低幼人群疫苗接种进展不顺利的烦恼。


正如这位儿科医生的帖子所指出,日本目前5-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率很低:只接种过一次的比例为18.4%,两次全城接种率仅16.9%。和这个阶段孩童家长沟通询问时得到的最常见的回答是,虽然详细了解了有关疫苗的效果与益处但最终依然还是决定不给孩子接种的原因是『边上没人打』。医生感觉非常无语,因为这种状态其实是个非理性的死局。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日本社会文化中同调压力的暗面。一件事情做还是不做,很大程度需要看周围做不做,而不是这件事情自身有没有价值去做、值不值得去做,甚至哪怕已经深入了解过,自己也明明知道是有价值的事情。这在我看来很奇怪、很莫名、很反智。这种反智绝非没有后果,一方面是儿童容易成为疫情的决口,特别是暑期结束之后开学的秋季,另一方面已经有原本身体健康的10岁以下孩子死于新冠诱发的急性脑病变。这位孩子没有接种疫苗。新冠在幼童中的重症比例非常低,然而一旦发生就容易万劫不复。

3

这两天日本的疫情曲线总体有高原钝化趋势,不知道势头何时会明确向下衰退。但我相信日本的第七波疫情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从日本首次不加任何社会限制地踏入新冠雨季试水,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未来我们会在满足哪些条件的前提下毅然走入这个雨季——

首先,我猜是更好的(mRNA)疫苗全民普及接种且强化之后。对于全社会恐怕应该是三针,对于高危人群或者特殊群体(尤其是新冠疫情之下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前线人群如医护人员)可能是至少3针,理想状态是4针)。要达成这个状态可能还需要至少两年时间,也就是到2024年秋季。我们还需要好运:过程中如果出现去年年底Omicron级别的变异,那么时间线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拉长。

↑在保护效果方面,显然mRNA疫苗是相当优越的品种。但依然不如疫苗+感染的Hybrid,而其他类型疫苗则更加不理想。到了Omicron时代及之后,全世界大趋势一定是向着mRNA疫苗接种方向切换,但breakthrough infection还是会非常频繁难以避免,在理想状态下的万能疫苗横空出世之前,人类几乎无法避免撑着伞走进雨季遭遇『以身试炼』的命运。

其次,在此期间我们还需要同步升级医疗系统基础建设,大力强化应对新冠疫情常态化的新冠床位数量、ICU设施设备(包括ECMO等等)。这些同步操作如果没有做到位的话,就算疫苗完全接种到位风险也会大到无法承受,因为现在看来很可能任何国家未来想要切换过渡到与新冠共存的道路上,都不免至少遭遇第一波的重击(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不得不经历好几波),这一重击横向比对其他国家可能有好有坏,但纵向自我对比则一定是最厉害的一波。并且这一波几乎没有办法避免,因为疾病太新、免疫缺乏是一种刚性的状态,只能靠获得免疫(感染或疫苗或感染+疫苗)来渐渐改善。这一波如果应对不好就容易发生医疗压迫和崩溃,对社会形成巨大冲击。我们还应该更加完善大城市的医疗分级制度,确保不要一有风吹草动的症状则全民涌向极少数的三甲医院,那在疫情时代简直就是直接压块没商量的节奏。借助新冠疫情,这是一个改善调整的绝好机会,因为哪怕没有新冠疫情,医疗分级体系的改良也是面向中国医疗未来的重中之重。

以及,我们还需要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上对新冠进行脱敏。脱敏的前提是对之前一些广为流传的观点看法的纠偏,包括mRNA疫苗真实安全性的重刷、通过物体表面沾染传播新冠的风险程度的再次评估等等,狼可畏(Long Covid)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类主观性较强的后遗症问题的普遍性究竟应该如何探讨等等,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看看上面三点,想想我们在真正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究竟起步了哪些、做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就大概有了未来的时间表。这一点,急不起来、急也没用。换言之说到底,在目前点位上,动态清零或许是我们基于现状的最好选择,也可能是唯一选择。至于其他选项没有选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想冷静下来脑子里转几圈,大多数人会有相对理性的答案的,并不那么艰深。有些人可能想问:那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开始这些准备工作呢?我相信这是一盘大棋,我没有资格作任何讨论,相信国家就是了。

顺便,听说今天三亚这个疫情期间全国最热门旅游城市之一,好像因为新发感染较多被lockdown了?具体不清楚,但我周围有好几位上海的朋友为了躲开上海前往那里,然后似乎在那里突然被进入原地静态,略感唏嘘:新冠恰如如来佛手掌一般,上海人自以为飞到了南天边,却没想到根本逃不出这个手掌。这种宿命感,也真是无话可说了。

想到这里,赶紧来几包送来的物资零食压压惊,但愿这样的日子也快快从我们身边离开,永远地飞走。。。

原文地址:点击